贝多芬的命运,没有这么听过,还是卡拉扬的版本。静下心来,面对的只有卡拉杨的指挥棒。我真的是太少静心听古典了,大多数的时候都是边工作边听,效果不一样,对,差得太多、太多。静下心来,大脑没有任何高等的思维活动,唯独只有被动的接受乐音。每个音符都有生命,有生命,从一群乐师手中跳出,他们是那么的特别,特别的只有如此的组合,才能给人以如此的遐想。如此的命运,destiny。我不是信教的人,但我相信命运的存在。这个世界只有命运是真实的。其他一切都是虚无的,仿佛醉酒一般的感受。为什么还不到那段3-4乐章的衔接点,那是最澎湃的时刻。人生只有那一刻才有意义,我虚无的活着,没有意义的活着。等待,等待那一刻,一切都已安排好,听吧,静静的和第二乐章一起等待。阅历人生百态,走读人生。总有那么起起伏伏,总有那么失意潦倒,一切都是命运。就像只有贝多芬能写出这样的曲子一样,一切都是固定好的。人只是来到这世间走一遭,何必那么认真,但又何必那么亲率。到底该有什么态度。什么态度对待人生?也许这个话题太大,太大,大的只有命运能解释,而我只能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。没错,正确的事。什么是正确的事。人只能在事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判断。The world is going continuously. Really true, I have no choice, but go on. 当第三乐章到来,我知道离第四不远了。第二乐章貌似是我现在的情况的最好的描述,没错只有我听完后,我才能做出评价,一个正确的。之前我只能被动的接受,选择听它是我认为的正确的选择。太快,真的太快。15岁,我处在第一乐章,心里充斥着理想,奋斗,浮躁,就像第一乐章一样命运时而叩响大门,时而浮夸。第三乐章让我开始感动,我知道那是做一番事业的时候。再往后,那个衔接点,犹如凯歌,犹如战歌,充满快乐,充满稳重的感觉。贝多芬是天才。不,他不是。不,他是。我知道几乎任何喜爱贝五的人,都有相同的感觉——仿佛这首曲子是为自己而写的。我也知道,贝多芬也是其中之一。大众化,也许是最好的解释,不然这样的曲子无法流行。
我喜爱交响乐,很简单,当我置身其中,我会被感动。就好象球赛,是的,身临其境,你会被感动。感动。就是这种感觉。浑身一颤,貌似灵魂从心底升起,一切是那么自然。
结束得那么自然。